
Telegram的白皮书主要围绕其区块链项目TON(Telegram Open Network)展开,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:
1. TON的起源与目标
背景:2017年,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·杜罗夫(Pavel Durov)和尼古拉·杜罗夫(Nikolai Durov)为解决现有区块链技术无法支持大规模用户的问题,提出TON项目,旨在构建支持10亿级用户的区块链系统^^。
定位:TON被设计为“第三代”区块链平台,目标是与Visa等传统支付系统竞争,提供低费率、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方案^^。
2. 白皮书发布与融资
时间:白皮书于2017年12月3日发布,详细介绍了TON的技术架构和代币经济模型^^。
ICO规模:通过封闭式ICO募集17亿美元,创下当时加密货币融资纪录,代币名为“Gram”^^。融资分两阶段,私募价0.37美元/枚,公开募资价涨至1.33美元^^。
3. 技术特点
多层次架构:TON采用分片技术(Sharding)和权益证明(PoS)共识机制,支持智能合约、链上参数升级及超立方体路由等创新功能,宣称每秒可处理数百万笔交易^^。
集成生态:计划与Telegram应用深度整合,例如通过Gram代币实现应用内支付,并支持法币混合钱包^^。
4. 法律纠纷与项目转型
SEC诉讼:2019年,美国SEC指控TON的ICO属于未注册证券发行,导致项目暂停。2020年Telegram被迫退还投资者资金并支付1850万美元罚款,TON更名为“The Open Network”,由独立团队TON Labs继续开发^^。
5. 后续发展
独立运营:TON基金会表示,当前发展仍部分参考杜罗夫的建议,但项目已与Telegram分离,重点扩展DeFi生态(如引入USDT、比特币跨链桥)和第三方应用集成^^。
如需查阅白皮书原文,可参考TON基金会或相关区块链社区的公开资料。
本文章来自(http://www.iottech.com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